数字化医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_医疗科技_最新资讯_新闻资讯_山东文汇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首页 智慧手术室 技术服务 合作案例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数字化医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4-12 17:41
发布者:wenhui

2020年中国全面脱贫后,农村振兴成为未来长期的重要任务。从我国国情和世界经验来看,农村振兴的首要保障目标之一是建设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数字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大大提高农村振兴所需公共服务体系的效率和准确性,完善现有公共管理组织体系,推动农村振兴走创新发展新道路。

数字医疗的三个发展阶段

医学本身具有数字特征,但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传统医疗系统数据传输速度、完整性、标准化和集成程度不高,形成了大量的数字信息岛,往往需要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判断来弥补数字化不足的问题,也给一线医生带来了大量不必要和简单的重复工作。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应用的推广和成熟,以及发达国家提高公共服务系统效率的迫切需要,医疗公共服务系统的数字过程作为福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快车道上,医疗系统的数字化以信息、智能医疗等不同的名称逐渐开始出现。在过去30年的国际经验中,医疗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特点。

数字化建设的第一阶段重点关注基本医疗公共服务系统的信息互联网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化。从具体的领先机构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美国医疗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主要采用政府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形式。2005年,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选择了四家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制造商作为综合集成商,在四个试点领域开发了国家信息网络架构原型,研究了各种医疗应用系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商业模式,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其他发达国家采用政府主导模式。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以确保公民的医疗质量,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

第二阶段是在在前一阶段数字化的基础上,医疗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侧重于医疗系统内部效率的提高,并逐步进入智能医疗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发达国家的模式趋同,其主要特点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医疗模式发生了变化。最典型的是,在美国,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促进数字医疗建设的主要力量。从相对简单的公共服务医疗信息互联到数据集成,利用医疗数据优化改进医疗流程管理,实现医疗流程的全链优化。

第三阶段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数字化正在推动医疗体系与公共管理的深度融合。公共医疗体系从流程优化进入体系改进和改革的新阶段,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公共医疗体系的改革理念反映了公共医疗服务体系预警、治疗和药物研发的有机结合。产学研应用的结合前所未有,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型在规模和范围上都经历了新的变化。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医疗系统三位一体,形成了体系创新的新机制。在新理念的推动下,医疗体系的结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中国农村数字化医疗的挑战和机遇

与发达国家农村数字医疗相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公共医疗资源总投资相对不足,结构不理想。特别是在数字医疗的浪潮下,农村公共医疗管理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诸多挑战。我国农村公共医疗体系不仅要注重看病难、看病贵、缺医少药的状态具体来说,我国农村振兴农村医疗公共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三个。

第一,我国乡村分级诊疗制度既面临当前的高成本、低价值两难选择,在脱贫之后,还面临着未来一段时间如何探索医养结合的问题。当前农村实行的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模式,这与我国公共医疗管理服务的提供模式、农村人口特点以及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有密切关系。尤其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和结构性变化将给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追求全面均衡与全覆盖,在医疗服务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单个医疗设施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设施数量的减少、设施服务半径的增加和可达性的降低,解决这个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医疗服务的难点之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还面临着在一定条件下效率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成本较高和服务质量不足的双重挑战。如何推动整合的、以基本医疗保健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建设,以更高的经济效率和服务质量应对乡村振兴急需的公共医疗体系建设也成为一个难题。

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中青年人口的迁出,探索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模式也被列入议程。目前,我国农村建设普遍存在医疗与护理结合水平低、部分农村医疗资源缺乏、融资体系缺乏、专业人才缺乏、预防疾病的概念没有得到有效反映、老年人健康数据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以大型健康数据建设为起点,逐步建立高质量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第二,我国农村数字医疗体系建设的总体规模和范围仍有很大的空间。我国数字医疗体系建设的特点是医院数字化建设。目前,大城市的大医院已经开启了智能导向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推广条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数字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改善了患者的医疗流程,实现了医疗资源的远程共享和实时信息交互,事半功倍,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缓解了医疗资源的短缺和医务人员的短缺。

第三,选择数字医疗模式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确。自1978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经历了以下放权利为主要方向的探索阶段、以三项改革为代表的深化阶段、非典以来的转折调整阶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数字医疗新阶段。特别是2009年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自由择医、碎片化提供的非连续服务模式发生了逆转,促进了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自2015年以来,国家积极出台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等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卫生服务一体化试点。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特点,与当时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和阶段密切相关。但总体来说,改革侧重于大城市和大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定位服从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未来,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城乡一体化。

数字化医疗有助于选择农村振兴路径

在我国农村振兴的新阶段,从把握数字医疗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农村公共医疗服务管理的现状出发。目前,农村振兴数字医疗体系的建设可以集中在技术推广、组织结构和概念更新三条路径上。

一是技术推广。继续增加对农村医疗体系相对薄弱地区分级诊疗体系的投资,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统一标准、统一政策、财政投资和相应的政策财政支持,增加数字医疗技术支持投资,重点是基础数字硬件、国家标准化软件和相应的人才培训工作。

二是组织结构。数字医疗包括农村医疗公共服务体系的广泛变化。在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以省为单位,借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努力建立以数字化为纽带的医疗联合体和巡视医生制度,因地制宜,利用数字化医疗技术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省。以省级责任主体,高效解决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的老难问题。

返回列表